健康社區季刊 / 全部

糖尿病慢性併發症防治--新陳代謝科 莊媖婷醫師

2010/10/05

糖尿病慢性併發症防治--新陳代謝科  莊媖婷醫師

隨著國人飲食習慣的西化,糖尿病病人有日益增加的趨勢,除飲食習慣的改變外,體重過重或肥胖及未運動也是導致產生糖尿病的原因之一。糖尿病發病率高居各類慢性病之首,而又進一步會增加其併發症(心血管、高血壓、腎臟、眼睛、神經系統等等),給國家、社會和家庭造成嚴重危害和重大損失,這是每個個人以及國家都必須嚴肅面對的嚴重問題。
許多人聽到自己罹患糖尿病時,不是否認自己得病不願意接受治療外,就是聽信偏方亂服成藥或來路不明的藥物而延後治療。在門診不乏有從眼科及婦產科轉介來看診的病患,因為視力模糊來求診才發現原來是糖尿病引起的併發症;或因為陰道搔癢求診驗尿才發現原來尿液中的尿糖很高所引起的搔癢。
其實糖尿病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糖尿病引起的慢性併發症,只要能依照醫師指示服藥、聽取糖尿病衛教師及營養師的衛教控制血糖,就可以減少或減緩慢性併發症的產生。
以下就分項說明慢性併發症,包括血管病變、神經病變、視網膜病變、腎臟病變等:
一、血管病變:
糖尿病容易發生全身性動脈硬化,導致冠狀動脈心臟病、腦中風、周邊血管阻塞等疾病,此與脂肪代謝異常、高血壓有著密切關係。透過控制飲食、運動、血脂肪及高血壓仍可將危險性降至最低。
二、神經病變、足部病變:
包括週邊神經、自律神經、腦神經病變,可造成手腳、腸胃、流汗及性功能的異常,還有心悸、姿勢性低血壓等不適症狀。糖尿病病人引起足部感染最常見的因素是穿著不合適的鞋及神經病變,導致足部產生傷口及感染,足部病變更是造成糖尿病病患截肢的主因,而足部感染也是最需要長期住院治療的併發症。同樣,嚴格控制血糖可改善許多病友的神經病變,細心的足部照護更是預防足部病變不可忽視的一環。
三、視網膜病變:
糖尿病患者由於血糖控制不當,視網膜血管受到血糖傷害,進而發生眼底出血,病史越久或血糖控制不良,造成視網膜病變的危險性就越高。初期糖尿病視網膜病變並沒有特殊的症狀,需經醫師檢查後才能及早發現。等到病情加重後,會出現視力減退、視野出現浮動黑點甚至幾乎失明。根據健保局統計,眼睛疾病已成為糖尿病併發症之首,所以每年至少檢查眼睛一次,如有視網膜病變時最好能半年檢查一次。根據WHO統計資料顯示,糖尿病患者併發眼睛疾病導致失明的機會比一般非糖尿病患者高出10到20倍。其中約有36%糖尿病病患會併發眼睛病變,但會進行眼睛檢查的比率卻只有26%,許多患者常忽略糖尿病對於眼睛的影響。預防眼部併發症的惡化,除了良好的血糖控制外亦應定期進行視網膜檢查,才能及時避免因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而導致視力受損。
四、腎臟病變:
腎臟病變是糖尿病急、慢性併發症中讓人聞之色變的嚴重問題,最怕變成尿毒症而需要終生洗腎。血糖控制不良時,白血球吞噬細菌的作用力降低,如合併膀胱神經病變,會增加泌尿系統感染的機率。尿毒症是糖尿病腎病變的晚期病症,在腎病變的初期尿液中會出現尿蛋白,如不注意及控制糖尿病,嚴重者會導致尿毒症。定期篩檢尿蛋白及嚴格的控制糖尿病仍是控制腎臟病變最好的方法,包括血壓控制、低蛋白飲食、戒菸、控制血脂肪等。
罹患糖尿病患者,隨著病程的進展不同,慢慢會引起許多的慢性併發症出現,然而這些慢性併發症是可以被控制及預防的,只要善加利用以下資源,您就可以有效控制糖尿病,同時可以減緩慢性併發症的發生!
(一)由本院糖尿病治療專責醫師收案管理,並依醫師指示用藥,控制好血壓及血糖。
(二)由糖尿病衛教師教導疾病控制方法及測量血壓、體重。
(三)由營養師教導飲食控制原則,如何吃得健康及控制體重。
(四)糖尿病個案管理內容有:
1.主動定期每三個月抽血檢驗追蹤血糖、糖化血色素、三酸甘油脂、膽固醇。
2.主動每年執行一次肝、腎功能及尿液檢查,以瞭解是否有腎臟病變。
3.主動每年檢查一次眼睛功能,以瞭解是否有視網膜病變。
4.主動每年檢查一次足部功能,以瞭解是否有神經病變及足部傷口。
~健仁醫院  關心您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