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社區季刊 / 全部

小兒腹痛---小兒科主任 劉淑芬醫師

2010/04/07

           小兒腹痛---小兒科主任 劉淑芬醫師

「小兒腹痛,父母頭痛」,引起小朋友腹痛的原因很多,加上小孩本身對疾病本身的認知和表達能力的不足。因此,父母持續耐心的觀察,及注意孩子的表情,可以提供醫師很好的診斷線索。

腹痛雖然感覺發生於腹部,但不見得是來自於腹腔內的疾病,有時可能是來自腹腔外的疾病,如肺炎,或心肌炎,甚至是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酮酸中毒,過敏性紫斑症等,所以腹痛是一種警訊,它提醒我們應該進一步找出其原因並處理之。

引起腹痛的原因很多,有些可以用內科方式治療,但也有些可能需要進行手術才能改善。要判別小朋友腹痛的原因,必須考慮不同的年齡可能造成腹痛的疾病也不同疼痛的部位和疼痛的性質(劇痛、絞痛、或是悶悶的痛)疼痛的嚴重程度疼痛的頻率和時間的長短與進食或運動的相關性排便是否正常(有否腹瀉或便秘)肚子的軟硬程度是否伴隨著其他症狀(如嘔吐、腹瀉、發燒、血便、血尿、體重減輕、食慾不振)及最近是否有腹部撞擊或曾經開過刀。

以下就常見的小兒腹痛的疾病作簡介:

1、嬰兒腸絞痛:常發生在出生後1~2個月大的嬰兒,發作時會哭得歇斯底里,嚎啕大哭,肚子脹得鼓鼓的,躁動到幾乎無法安撫,會持續30分鐘以上,好發在傍晚4~8點或半夜12點前後,一般在嬰兒3~4個月大後就會逐漸緩解,原因不明。

2、腸套疊:好發3個月大到6歲的幼童,80%的病例發生在2歲以內,大多數為原因不明,少數與上呼吸道感染或病毒性腸胃炎有關。臨床上病童會有劇烈的腹痛,一陣一陣絞痛,陣痛會愈來愈頻繁,最後會有血便(有如草莓果醬顏色),嘔吐症狀,須立刻就醫處理。

3、急性腸胃炎:又分為病毒性腸胃炎和細菌性腸胃炎,除腹痛外,常合併有發燒、嘔吐、腹瀉或上呼吸道症狀。腹痛的位置可能涵蓋整個腹部,但確實疼痛的位置則較模糊,輕壓病童的肚子時,並不會引起局部的壓痛反彈痛。常是一陣一陣的陣發性腹絞痛,而且進食後,腹痛的情形會更明顯。

4、急性闌尾炎(盲腸炎):先會有腹痛的症狀,再有嘔吐,發燒的症狀,而一般急性腸胃炎則先會有嘔吐,發燒之後才有腹痛的症狀。急性闌尾炎引起的腹痛剛開始可能是上腹痛或侷限在肚臍周圍,隨著病程的進展,疼痛的位置逐漸移至右下腹部,如果不即時開刀,大部分於腹痛開始後1天半至2天的時間內會造成闌尾穿孔,形成腹膜炎,或形成腹部膿瘍,而且幾乎在腹痛3天內,超過90%以上的闌尾炎如果不切除,最後都會穿孔,是屬於腹部急症。

小兒腹痛最重要的是判別有無腹部急症(如急性闌尾炎、腹膜炎、腸套疊、箝閉性疝氣等),發生腹部急症時,小孩通常會臉色蒼白,甚至冒汗,不願意大人摸他的肚子,甚至痛到彎腰曲膝行走,而且腹痛會一直持續且更加劇烈。除了腹痛症狀之外,可能還伴隨著嘔吐、發燒或其他症狀。這時候最好先禁食,儘快送到醫院作進一步的診斷和治療。

            ~健仁醫院  關心您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