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社區季刊 / 全部

認識術後止痛--麻醉科 顏睦坤醫師

2010/02/05

認識術後止痛--麻醉科  顏睦坤醫師

手術後的疼痛如果無法獲得緩解,生理方面會增加身體許多器官的負擔、限制病人的活動,進而增加術後的罹病率。心理方面也會使人產生負向的情緒經驗,如焦慮、害怕、敵意、惶恐不安或失眠現象。不論是心理或生理造成的影響,不僅使病人恢復期延長,也增加護理照護的困難,因此如何有效的減少術後的疼痛是醫病雙方應該共同攜手解決的問題。

傳統的止痛方式,給予止痛藥物往往緩不濟急,不但病患飽受疼痛折磨,醫師也有力不從心之處。究其原因,疼痛乃是病患主觀的感受,疼痛的程度只有病患本身最能體會,同樣的手術不同的病患止痛劑量可以有2-3倍以上的差異,醫師又擔心過量止痛藥物會有副作用產生,結果就是大部分病患得不到的真正需求量的止痛藥,因此,本科特別推薦「病患自控式止痛法」,針對術後疼痛之病人能夠依實際需要給予止痛,並讓病患親自參與自己控制的止痛過程,使醫師、護士、病患都能獲得滿意的結果。
何謂病患自控式止痛?
病患自控式止痛(Patient controlled analgesia,簡稱PCA)是利用一台電腦設定的機器,由麻醉醫師依據病人年齡體重及對止痛的需求,設定安全範圍後,以多次及定量的方式,把止痛藥加入病人原有之靜脈導管,以減輕或消除疼痛,無需另行打針。這種止痛方式,完全依據病人自己的疼痛程度來加入止痛藥,效果良好,已在國內外被廣泛使用。
經由病患自控式止痛方式,即當您感覺到疼痛時,輕壓在您手邊的按鈕,就會將經由醫師預先設定好的止痛藥物進入您的體內,儘快達到止痛的效果。在這整個的過程中,從開始感覺疼痛→鈕→接受藥物→疼痛解除,約只需花費三分鐘。遠遠縮短了一般傳統止痛所需要的時間。在病患自己控制的方式下,依照自身的需求給予止痛劑,而不需等候護理人員定時給藥,能有效減緩疼痛及焦慮,進而提高手術後照顧的品質。
按壓病患自控式止痛的適當時機?
傷口完全不痛不太可能,也容易造成藥物過量增加副作用(下述)發生的可能性,故輕微可接受的疼痛不須按壓按鈕,當然是否有較明顯疼痛而須按壓按鈕還是以病患自我感受決定。還有在一些易引發疼痛如咳嗽,翻身或下床活動前5-10 分鐘就可先按鈕以減輕疼痛。相當重要的是不建議親友自行幫病患按壓按鈕,以免藥物過量。
  病患自控式止痛有哪些常見之不適狀況?
有些人使用後會有頭暈、噁心、嘔吐、皮膚癢、腸蠕動變慢、尿液滯留等症狀,這是使用此類藥物可能會發生的副作用,發生時及早通知醫護人員,通常只要調整劑量或更改其他藥物即可改善。有極少數的病患會有呼吸抑制、過敏等現象,一旦發生經由醫師立即給予必要的處置,大都可以得到解決並控制。
結語
隨著醫學的進步,術後的疼痛不再是病人需要承受的。術前良好的溝通讓病患有全盤的了解及積極的術後止痛,讓病患的疼痛能得到控制並減輕疼痛,是我們所有醫護工作人員衷心地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