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社區季刊 / 全部

結石性胰臟炎--一般外科 陳智良醫師

2010/02/05

    結石性胰臟炎--一般外科  陳智良醫師

    急性胰臟炎是臨床上常見的疾病,最常見的原因如長期大量酗酒,膽結石等,其中膽結石引起之急性胰臟炎又佔其中的40~50%,而女性又佔其中的四分之三。

    病人常抱怨上腹痛(常可反射至背部)、噁心、嘔吐,診斷其實並不困難(有經驗的醫師)。診斷一般可由抽血之實驗數據(Bilirubin/ALP. GOT/GPT. Amylase/Lipase)、腹部超音波、電腦斷層,再加上醫師的物理檢查診斷出來。
    大部份病患之症狀是輕微的(佔90%),甚至沒有經過治療就自己緩解。因此常被當作是一般的胃病來治療,結果當然是不斷的復發,嚴重可導致壞死性胰臟炎敗血症,呼吸衰竭等,甚至死亡。
隨著醫療的不斷進步,結石性胰臟炎的處理方式,近年來也不斷的進步,結果當然對病患也愈來愈好。
通常診斷後之處理方式如下:
1.禁食、液體電解質補充,如嘔吐嚴重可放置鼻胃管,當然止痛是很重要的。
2.輕微之結石性胰臟炎患者(一般可根據Ranson’s Cirtria Glasgow scale,APACHE Ⅱ來做判定)是不需要抗生素的,只有在較嚴重之患者才需要抗生素。
3.經內視鏡逆行性膽胰攝影術(ERCP)之檢查目前仍有相當的爭論,因為在膽管中之結石通常會在24~48小時內自行排出,此時如果在十二指腸壺腹部操縱常導致胰管管壓過高,而使胰臟炎惡化,然而症狀嚴重經過48小時內未緩解,這時內視鏡逆行性膽胰攝影術(ERCP)就應該執行。如果有結石可順便將結石取出目前仍有相當比例之併發症因此不適宜在一開始就採取內視鏡逆行性膽胰攝影術(ERCP)及結石摘取術。
4.從病患復發的可能性及醫療經費角度考量下目前醫界共識是在病患症狀緩解後就做膽囊切除術,一次住院就解決病患之問題。
   
    此種病患本人已累積相當的經驗,在醫院整體的支援下,可提供相當良好的醫療水準,希望鄉親有問題不要客氣,讓我們為您做出最好的服務。